青春梦里人

夜晚,我与朋友在家看一部买了许久的电影《水仙花开》,这是一部有着法国式的忧伤和法国式的含蓄的电影,是导演Celine Sciamma(她本人也是80后)的处女作。

镜头缓慢,三个女孩演得都很到位,这样节奏缓慢刻画内心的电影需要非常精准的表演来表达的。忧郁而清瘦的Marie,艳丽明媚的Floriane,和一个讲义气又有些自卑的小胖妹。里面还出现了游泳队的男孩子们裸露上身的美丽身体,很养眼。

在夜晚她们穿过低矮的楼,那时光线是宝石蓝色,少年的身影在路灯下显得孤独又悠然。青春期的忧伤被那些细节与对话体现出来,几位女孩穿得服装也非常“校园风”。蓝色的小吊带、色彩柔和的绿橙色相间的polo衫、旧旧的牛仔裤、草绿色的短裤。无不让人回想起青春期时的装扮。

这部电影描写的就是懵懂青春期的女孩之间的友情和与男孩的躁动的情欲。那些细致的镜头扫到女孩们的脸上和游泳池的水面,像一场梦幻之旅。因为拍得太平静,我甚至有种在看纪录片的感觉。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看过许多青春片,比如美国拍的《大象》、《迷幻公园》、《天地无伦》、《 长岛迷情》,之前还有比较经典的《我自己的爱德华》(又名《 不羁的天空》),

法国的以1968年学生运动为背景的《戏梦巴黎》以及许多许多描写同性恋情的青春片。日本作为青春电影大国,有许多描写青春期苦痛或幻想的电影,比如《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坏孩子的天空》等等 。深深影响过我的《香港制造》,台湾经典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蓝色大门》、近期还有我打算去找一下的新片《沿海岸线征友》。

大陆的青春片有什么呢?也许《十七岁的单车》算一部。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它与《青红》一样,严格意义上说是个怀旧片,并不是正在进行行的青春,而是镜头转回到几十年前,拍的那时候的青春。包括我很喜欢的《长大成人》,也讲述了一个从青春期状态中逐渐成熟的过程。

我必须悲伤地承认,大陆描述青春期的电影屈指可数。为什么我们没有几部可以记住可以被细心品味的青春期电影?是因为文化差异还是因为导演们都关注大片和现实主义的苦难苦难题材?青春期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纯真、神秘、狂妄自大、迷茫、自我挣扎与理想主义的,它是电影里永恒的题材,为什么在我们这里缺席了?一个国家的青春期都被忽视了,与电影相比,文字里的青春期被不断传诵,有许多都可以被改编而电影,就像《戏梦巴黎》就是从英国作家的青春小说《梦想家》改编而来。那些少年心事难道就这么不值钱吗?

“为什么咱们没有这么好看的青春片?感觉好像咱们国内的片子都脏脏的,不像人家这样唯美。难道我们的青春期就这么不值得拍摄吗?”影片结束后,朋友恋恋不舍地看着影片的字幕,问了我一个同样的问题。

“不是啊,我们的青春期一样纯洁而精彩。但许多片子你没看过,因为许多原因。”我笑着说,“其实《十三棵泡桐》不错,尽管它很残酷,但仍然是清澈的青春。”

ChunSue
春树(Chun Sue),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Got something to say? Go fo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