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我床边一般都扔着十几本到二十本不等的书,用来睡前阅读用,有些是为了催眠,有些是正好相反。我看书口味很杂,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有网络军事小说(就是印得很糙,文风也是),国外的硬汉小说,有纯文学小说,有牛逼的诗集,还有几本生活类的书,在我崩溃的时候安抚自己用的。

我自己现在几乎也开始讨厌纸质产品了,除了不环保,出门旅行也不方便携带,更何况不是所有书都值得保留,我不再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有用的信息记在脑子里,喜欢的句子做摘抄,别的书看完就扔,或者送人。值得保留的没有太多。除了睡前喜欢翻书的习惯改不了。

不喜欢苏姗.桑塔格的小说,她的评论比小说要好,出于对名人隐私和生活细节的好奇,我买了一本她的日记与笔记,看起来挺像微博的。分行分得很散,这也正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看起来不累。毕竟不是小说。里面写到她很早以前其实就是个同性恋,她爱女人,在那个年代同性恋不被理解,18岁时她匆忙嫁给了她的老师……怪不得她对婚姻持非常悲观和负面的态度呢,书里有一条逗死我了:“在我金婚纪念日,让我的曾孙子辈来见我‘曾祖母,您有过感觉吗?’‘有过。是我年轻时得过的一种病,但我扛过来了。’”

翻译得不错。

我很喜欢看清单,比如书单啊、生活用品单啊、最近要看的十部电影单……苏姗喜欢列清单,我喜欢看别的作家或学者列清单,看自己的品味是否有与之重合之处,就算没有也可以对别人的口味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而有些书我总是喜欢一看再看,比如《华氏451》。除了故事我喜欢,有诗意有思想,我还喜欢看它的后记和跋,这才是这本书更重要的指示所在。作者说,“这本小说依然忠实于原著,我不同意篡改年轻作家的作品,尤其是这位年轻作家就是曾经的自己。”我也是这么做的,再版时除了一些必要的删除(必须由法院下令),我不会对情节有任何改动。我曾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认真修改过一遍《2条命——世界上狂野的少年们》,然而在再版时我依然给编辑寄去了曾经的版本,说就按这原来的版本来吧。这本书的跋里更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重要到让许多作家都忽略了的原则:不能因为任何人而修改自己的作品。还是那句话,除非法院下令。

对啊,如果写不出来这么牛逼的前言后记或者跋,就不要狗尾续貂了。《烟树》的翻译在译后记里抱怨说作者不愿意给中国读者写个前言,“我们对他说,作为原作者,对读者特别是异国读者谈谈自己已被译成另一种文字的书,这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但是,除了热情回答问题外,他终究没有给予配合。” 哈哈,逗死我了,为什么非要给中文版写个前言呢?为了讨好读者还是解释本书?什么好解释的?所以说不写是最好的决定。想起我曾经应代理人要求给我的小说写了一个英文版的序,我就脸红。

ChunSue
春树(Chun Sue),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Got something to say? Go for it!